电视剧 硅谷第一季 第8集

简介

迈克·乔吉亚力克·博格玛姬·凯瑞翠西亚·布洛克 托马斯·米德蒂奇T·J·米勒乔什·布雷纳马丁·斯塔尔库梅尔·南贾尼克里斯托弗·埃文·韦尔奇阿曼达·克鲁扎克·伍兹马特·罗斯欧阳万成本·费德曼罗格里奥·T·拉莫斯安德鲁·达利 电视剧 美国 2014 查看整部剧情
故事发生在高科技产业云集的美国硅谷,在这里,最有资质成功的人往往却是最没有办法处理其“功成名就”的人,本剧主人公理查德(托马斯·米德勒蒂奇 Thomas Middleditch 饰)正是这样的人。 故事围绕着包括理查德在内的四个不善社交但绝顶聪明的计算机程序员,以及早期依靠互联网站发家的百万富翁埃利希(托德·约瑟夫·米勒 T.J. Miller 饰)。理查德他们免费住在埃利希那个号称“孵化器”的别墅里,自行研究开发有潜力的科技项目。他们原以为理查德开发的“魔笛手”注定是个失败的产品,岂料其运用的新型压缩算法具有无穷的商业潜力,当即引起大公司“互利”的注意,要高价收购。正当理查德要同意时,另一家投资公司加入争夺,“魔笛手”一时间水涨船高,一场价值千万的争夺战开始了。 之前一直在追的另一部HBO的喜剧《副总统》一样,《硅谷》篇幅简短但主线明晰,有别于一般的美式喜剧从令人惊艳到渐渐深陷在缺乏主线而越发散乱的叙事和依赖于日显单薄的人设以及低俗成人向段子维持的笑料,八集的几乎是喜剧类剧集一季三分之一的篇幅里,每一分精工都在编剧句句精到的台词里,辛辣嘲讽,黑色幽默,将不为人知的硅谷的一个侧面浓缩在了其中。 我们谈起硅谷,往往都联想到谷歌,微软,苹果这些为人熟知的高科技大企业,像马克•扎克伯格这样的天才如何中途辍学却成功创业,一步登天的传奇故事。似乎,在硅谷这个IT行业的梦之园里,肤色各异的技术宅们每天都有无数机遇可寻,这是另一个在高速发展的技术背景下,上演更迅速的,美国梦的实践舞台。 Richard,一如千千万万漂在Palo Alto的码农们,和Big Head,Gilfoyle,Dinesh这几个技术宅们一同借住在Erlich,一个卖掉自己开发的互联网程序并靠着那笔钱买了房子“圈养”年轻极客的前程序员房主的房子里,并承诺给他各自软件的10%收入。Richard写的遭人嗤笑的音乐程序pied piper却意外得同时被两位科技大亨Peter Gregory和Gavin Belson发现了其中算法的无限潜力,并展开争夺。最终他放弃了买断的巨款,选择了和伙伴们开始从头创业。 前几年大热的传记片《社交网络》让很多人或多或少地瞥见了IT业的辛酸。懵懂,欺骗,背叛,在这些为人津津乐道的商业创业故事桥段背后,IT业其实充斥着更多的讽刺和矛盾。 当Richard面临把平日伙伴升级为公司创立员工时,不得不把技术差劲的Big Head排除在外的左右两难时,Erlich告诉他要成为那两位大亨一样的人物就得学会如何做一个asshole。因为从创业大业起始的一日起,他不得不把那些只是单纯地埋头钻研的日子抛在身后,进入公司CEO的角色,也就意味着一个首先把商业利益和企业发展作为第一要旨的公司灵魂,个人情义,有时在宏大愿景面前简直脆弱得无需摧折。 其实这种创业大环境和艺术界也颇有几分相似,艺术家要想奔着一个名声响当当同时又财源滚滚来的享誉国际的“大师”身份而奋斗,他最先就得从废寝忘食,一心扑在艺术研究与创作的纯粹艺术家的身躯里剥离出来,用另一个半脑的商业运作的头脑武装自己,实际上恰恰是与所谓艺术的初衷南辕北辙。然而,既然谈商业,代价和牺牲都是常伴左右的影子。之于IT界,也许更为残酷。一开始,这些高智商的理科生们比终日浸淫在艺术和文学的文青们更要单纯和不通世故得多,他们怯于和人交谈,紧张时会不住呕吐,对异性的心思甚至还停留在小学生的水平。多数人只是带着梦想,憧憬着自己那个IT界偶像的传奇,相信着大亨们在广告和发布会中整日挂在嘴边的“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相信自己创造的代码世界有朝一日能朝这个目标更进一步。 梦想就是用来打破,用来肢解的。和Gregory的第一次会面,Richard对如何创立一个公司,如何筹备那些繁杂的文书工作都一无所知,甚至傻乎乎地拿着开给公司名字的支票去给尚未注册的公司存钱。 所有的创业史都一样,最讽刺也最矛盾的就在于艺术家再也做不成艺术家,他必须成为商人,成为谈判专家,成为利益主导者,成为运用无情手段的人。创造核心代码的人同时也是公司的CEO,企业的品牌。他为之虔诚和奉献的作品要被打造成畅销的商品。千百年来的人类社会一直遵循着相似的法则,只是一味潜心于研究,等着机会横空出现,那么至少你的作品会在漫长的时间内无人问津,可能在作者生前都一直默默无闻。更讽刺的是,诸多名人正是在死后,借英年早逝的名头而不是他本身应展现的价值,其作品和声名才广为传播。 正如该剧的海报,所有人穿着那熟悉的黑色高领毛衣,摆出那熟悉的动作,一看便知是IT界的大众偶像乔布斯。在大众认知中,乔布斯本人就是苹果这一品牌的核心,他就代表着整个企业。一想起苹果公司独特的LOGO,随之想起的就是乔布斯的这张照片,简直像是另一个LOGO。 然而不为人所熟知的是,乔布斯并不会编写代码,另一个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创造了一切。事实就是天才的名声隐没了,而另一个商业的天才却引领着一个公司走向如日中天的大舞台,开启了科技的新纪元。 乔布斯最忠实的崇拜者Erlich早早便放弃了梦想,用它的所得转而投资别人的梦想。不难看出他的天分不在编程上,看清这一点的他更适合把情商发挥在谈判,交涉,发布会演讲上,而他也确实这样做了。 最幸运的人自然是主角Richard,他的身上活生生上演着一出以传统的美国价值观为导向的美国梦传奇。从天而降的机遇,各路伙伴的配合,虽在创业路上偶遇阻挠,但最终还是藉天才的智商步向了成功。完完全全是硅谷成功励志故事的浓缩简写。在他身上,梦想还不至于面目全非,即使被现实几度打碎,似乎还是保持着最初的几分轮廓。 即使主线剧情还是如此完满的路数,但一部喜剧的语言不会止于仅让观众会心一笑的地步。 这里是硅谷。梦想在这里被不同程度地肢解。 Erlich,认清现实后,把梦想贩卖改组成小日子的算计,若没有Richard的突然发家,他也只是会在从租客身上牟利的冗长闲暇里念叨往日辉煌。Gilfoyle和Dinesh也许最正常,把自己的梦想转向为同伴的事业工作,至少方向没有偏离太多。一群人中资质最平庸的Big Head,在一份高薪的空头工作中渐渐和那些天台上被弃置不用的同事一样,终日无所事事,他们不再谈梦想,挥霍着合约到期之前似乎源源不断的薪金,然后在某一天迷失在心灵的迷宫里。 女人们有些靠艳舞为生,有些则在晚会上负责与男宾攀谈。孩子们在街头扮演者恶霸的角色,经营着非法药物的营生。导演着枪支巷战的拉丁人掌管了城市的某些角落。 一切成功在硅谷又是那么脆弱,一个投资风向的转变,一个关键代码的破解,坐拥千万的公司便可以一夕之间化作泡影。 这里是Palo Alto,一切为硅谷梦而生,人们又怀着梦死在这里。 不那么残酷的黑色幽默语言道尽了这些辛酸。其实哪个圈子都是相似的,没有永恒的天才,只有成功的商人。一个人靠着梦想无法无忧地活到老去,不断地攀援经营才能把人生沐浴在财富当中。 硅谷。好莱坞。北京。哪里都是相似的。 获奖情况 第72届金球奖  (2015) 电视类 最佳音乐/喜剧类剧集(提名) 第66届黄金时段艾美奖  (2014) 喜剧类 最佳剧集(提名) 喜剧类 最佳导演(提名) 迈克·乔吉 喜剧类 最佳编剧(提名) 第67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2015) 最佳喜剧类剧集导演(提名) 迈克·乔吉 第15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2014) 年度佳剧 第1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  (2014) 评分最高的英美剧(新剧)(提名)